Tuesday, March 1, 2016

修道的迷思

這幾年心靈哲學盛行, 也有許多人開始學習"修道". 但甚麼是修道呢?
有些人覺得是莫測高深的東西, 有些人反感修道者的裝神弄鬼,
有些人高傲得自稱自己的修行深度, 覺得自己鶴立雞群, 周圍卻雞棲鳳凰食.
這些負面的態度和成果, 反而使人更想遠離.

並非在學校有同學或有老師才是"受教育".
在進入社會的每一天, 在人生的每一刻都要學習和成長.
有幾次在夢境裡出現重回校園, 就發現自己開始展開另一個人生階段的學習,
進入新事物學習的開始, 接受更多樣化的老師們.
人生階段是一直用不同型態在進修自己的每一個未來.

而且不進則退.
這些再進修的學習和功課沒有別人評分也沒有證書.
是更高深的考驗和挑戰. 因為自己才是真正的評分者.
尤其自己騙不了自己.

成人社會大學裡, 學習心靈哲學這類科目時, 會發現很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
和學經歷的同學, 用往常的經驗而不學習的話, 多數人會呈現兩點問題:

1, 同化或者異敵(你不和我相信同體系的話就是敵人) ,
2, 獨自或者空談(我一人好就好, 和別人相處時, 能力上就只能一人獨奏或只有舊知識的空談.)

從這兩點我發現更大的人生功課:

1, 人類應該各自不同才更符合宇宙的真理(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指紋是一樣的,
沒有任何兩片雪花是一樣的, 沒有任何兩個森林是相同的.)
同化是一種限制侷限和萎縮能力.

雲圖一書裡將"被同化思想"的人稱為"宋咪"這種身分- 就是一種被format 被格式化的人.
想一想如果每個人的腦袋都變成同樣的東西, 確實是被格式化的宋咪.
然後變成一批只能聽別人指令動作(就只能集體變成外勞去別國做最低收入者),
因為腦袋功能喪失.

在藝術學科裡, 一樣, 同樣稱為"抄襲".

2, 心靈領域是一個人的世界和宇宙沒錯. "外面沒有別人".
但是很可惜, 地球是一種多鏈連結式的生活. 每個生命息息相關的實相世界.
不能/不願意學會人際關係, 有利益時再連絡, 那也是另一種停滯-
每一個失去和別人連結的人, 就有功能停電或斷電.

到哪裡都沒有辦法清空排斥所有自己討厭的一切的容不下一粒沙.
蒜頭是胡人帶進中原, 茶是中原經絲路銷往歐亞, 可可從非洲銷到全球.
各種農產物全世界的每一地區都有, 但是他們都來自其他地區.
這也是共同創作的產物和共同經營的結果.


因此無論是同化, 消滅異己, 或者是空談, 都陷入了分別心和嬌嗔心.
也就是, 講到心靈學, 說起修道, 比較多數人都是分別心, 高傲心.
因為這兩種心態都沒有直接侵犯或暴力行為, 看似沒有任何問題.
但這又怎麼可能進步?


每一個生命, 都受到來自其他人的努力, 才能享受到物質.
自我高傲不侵犯到別人是沒錯, 但以人類整體立場而言是自私的.
沒有人能真正脫離人群獨立生活. 沒有人能不靠別人而自己發財富裕.

而第三種是看起來像是更應該學習的對象, 或者更高傲的,
就是強調淡泊的酸民道. 因為這些人無欲無求, 清心寡慾.

看不起別人有, 自己沒有的, 不叫淡泊, 叫"酸民".
更不能稱為"修持或修道", 那比較接近貧乏魔道.
別人不該有, 不就是- 因為自己沒有?


有些人相信淡薄物慾是最好的"修持", 因此特意用最節省一切來渡日,
包括該花的錢不花. 甚至排富, 見不得人家過好些.
或者有些人有車有房就覺得- 我真是有錢得不得了.
對別人強調自己淡泊或富有都是虛偽. 虛偽. 虛偽.

真正的淡泊, 不會講話像酸民. 真正的富有, 就不用一直炫富.

強迫別人同化論- 和自己的相信要一樣, 或者說, 讓"我教你"和我一樣.
炫耀自己的清貧, 比較自己的高格, 這只是小我的另一個面相.
要求別人和自己一樣的被窮困煩惱纏身才稱為修道, 是控制狂.

直銷宗教或者教條宗教, 才會變成"同化論".
和宇宙主所要傳達的可 一 點 關 係 都 沒 有.

宇宙主所創造的人類, 沒有任何兩個人有同樣的指紋和基因.
每個人應發展自己獨特的天啟, 不要模仿別人! (包括學貧仿富)

關於淡泊或炫富, 我認為是- 從一個極端, 到另一個極端.
驕傲於任何一邊, 都是一種"傾斜". 都是ego.
你到底"比"誰好??

一旦真正接近造物宇宙的頻率, 過著更自然更"真人"的生活,
人類- 造物主用自己形象, 親創的人類- 應該更能享有造物主創造的一切的"感應".
這種感應會感覺- 很 富 足.
所需要的一切在自然中就供應不缺.
不需要假象假名義去滿足, 也不需要貪奪自己不需要的.

淡泊是- 看見宇宙間的生機, 就沒必要強求填塞更多無用, 浪費能源.
富貴是- 看到宇宙間的富足, 和每個人的價值.
富有是- 感恩宇宙所創造的身體和一切, 用最天然的食材維持滋潤這個身體,
用天然材料來保護妝點這個身軀. 用純淨思想保持和宇宙/ 森林花草/ 動物溝通.
修道是- 修自己的心, 不是刮別人的鬍子或見不得別人過好些.


所謂使用比較好的東西呢??例如有人說驕傲於自己的節儉.
講究蒐集名牌, 或以拒絕任何品牌為榮,  到底哪邊才對??

極端排斥名牌和極端節省之間- 有些人覺得, 節儉是要禁用名牌,
因為名牌顯然也是陰謀論心機之一, 以使人消耗精神和金錢, 神迷於物資投資.


東西的價值應該在於耐用和好物- 如果它的高價在合理範圍內,
同樣一個東西可以經久耐用, 比換新頻率高的廉價品更經久又好看.

適當的讓自己使用較好的物品, 才是真正的"節省".
因為通常買一堆廉價品的結果是- 很快扔掉.
早期的精品, 因經過設計角度, 以耐用的材質, 以使使用期限增加,
耐用度延長的物品. 甚至調配過的顏色, 以使不受流行色彩或款式影響.
這些經過設計的物品, 是造成物價本身較為高價的原因之一.

現代的精品, 卻純粹是因為品牌,流行度和價格取向. 為名牌而名牌的消費.
假使一條羊毛圍巾來說; 一條純羊毛圍巾, 色澤自然的話,
可以使用較久不退流行; 一條廉價的流行色澤壓克力材質,
除了易起毛球淘汰率快, 壓克力材質造成身體靜電,
身體保持高度靜電下, 引起健康上的問題, 絕對不划算.

需要一條圍巾時, 寧願選擇一條質純色佳稍高價, you got what you pay.
所以如果不要考慮品牌, 純粹品質和耐用度, 甚至經久流行度來看的話,
投資於"可以短時間內不用一直淘汰換掉的物品",
會比直接買"比較便宜的那個", 可能更值回票價.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美好的東西, 也該盡情享用美好的東西.
看到別人用好物自己卻拒絕, 而安慰自己, 有可能是偏頗的心態, 不一定健康.
看不慣別人的一切, 看低別人, 反而應該修的是自己.

而修道, 是讓人心回歸宇宙自然的道理.
但每個人的人生功課和面對的問題或進修的內容都不會相同.
心靈的修煉, 和自由發展, 面對自己, 才是所謂的修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