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8, 2016

水質是可以改變的 2

實驗2

已知: 水質能改變, 水結構能影響人體.
已知: 人體像水一樣的讀取環境中的內容和意念.
參考: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推論: 你是你環境中的產物, 你是你環境中的一部分.

大家都相信, 同一群親友或好友會互相影響, 成為相似體.
即使有許多對立的意見, 也可能是一體兩面, 互為正負面.
除非特別注意或警醒, 多數時候會被同化和成為一部份.

假設一個社會環境裡, 多數人喜歡比高下和比物質量.
如果不特別清楚自己的意念, 通常會因為"世俗"受到影響.
因為大家都怎樣, 所以我也要怎樣, 或者覺得耳濡目染很正常.
另一方面是, 如果你不同化, 可能會成為被排斥於外的一份子.

如果和一群時常悲哀歎氣, 愛看靠夭哭調的人聚在一起呢?
朋友圈通常談論些甚麼呢?抱怨?誇張的假設?根本沒有的未來災難?

我的第二個紅酒實驗:
用一瓶紅酒是年份不錯, 品質穩定的酒.
(用紅酒做實驗,因為水茶都無法甜酸度比較,果汁的酸甜度有限.)

用同一瓶酒, 同樣的醒酒時間, 在同一位置, 同一種原木上.
第一天倒半瓶. 因為有一些比較傷感的話題, 在酒邊聊天.
雖然話題沒有太沉悶或難過, 但每個人都有一些感傷話題.
那瓶酒口感酸澀, 幾乎變成用忍耐才能喝掉.

隔天做同一瓶酒另一個半瓶實驗.
這個半瓶無論如何, 有經過昨天的意念影響. 但這次醒酒時間,
我特意擺滿鮮花四果(拜拜模式)在旁邊放了新鮮水果和甜蜜包裝.
話題上用非常感恩且愉快的話題, 沒有特意經營"假氣氛", 比如說很假的開心高興.

當天那半瓶跟前一天幾乎是兩種完全不同口感. 甜美中還帶了些厚實飽滿的感覺.
捨不得喝掉. 整個房屋的感覺也和前一天的清冷感受不太相同.

結論:每個人都能受環境影響不自知.注意甚麼是自己的,甚麼是別人的.

實驗3

人=水=有可變特質

第三個實驗是- 一瓶比較年輕的紅酒, 通常年輕的酒意味比較酸澀.
所以基本上都帶酸澀味, 不適合單喝.

這次實驗是; 一瓶酒倒出兩杯份量(半瓶), 在一個醒酒瓶中.
醒酒時間只有甜美水果包裝 (因為希望它不要太難喝),
沒有其他特殊物, 也沒有特別意念.

同一個醒酒瓶, 分別倒入兩個同材質杯中. 照理說這兩杯應該口味一模一樣.
在A 杯中嚐試一口, 和 B 杯中一樣, 均略帶酸澀.

然後我拿起B 杯, 約十分鐘左右時間, 用來感恩和讚美.
感恩這酒的能量, 美味, 純粹感恩和讚美. 約十分鐘後再入口,
口味突然進化,酸澀感消失. 同一時間馬上拿A 杯起來.
因為如果這兩杯在"這同樣十分鐘內", 因為又多醒酒了十分鐘而造成進化的話,
兩杯應該口感仍然一樣.

A杯維持原來的酸澀, 口感和第一次一樣. B杯則已經不同.
於是我再進化B 杯, 繼續感恩和讚美.總共二十分鐘後,
B 杯已經呈現穩定甜美口味, 幾乎不像是該酒年分會出現的穩定厚實.

假使我們已經在某一種環境中, 無法改變, 我們更不喜歡團體裡的人的水準差異.
也許我們可以把每個人當作紅酒一樣的實驗. 對每個人用意念讚美和感恩.
也許對方就會從酸民變成暖人.

如果以上的實驗, 許多人也能測得和我類似的經驗.
那也證實- 環境中的許多人事物, 是我們可以改變的, 必且不需要經過太久時間.
而不願意改變的, 可能才是我們心底真正的不妥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