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不容易表達的藝術.
在各類藝術中, 可以多少由各種方式或材質去完成成品.
由構想變成草稿, 由草圖變成實際物質.
音樂由構想變成音譜, 藉由各種發聲器, 發散於空中, 消失於空中.
只能儲存在記憶的形式.
這並非意指其它藝術簡單, 而是指表達上的難易.
以交響樂來說, 要完整表達一首美好的交響樂, 要找齊至少十人.
只要是少了一位某種特殊樂器的表演, 音質的完整度就有差異.
唱歌, 舞蹈或表演藝術, 比較屬於顯性藝術;
只要在適當的環境下, 就能夠即刻表演.
攝影或設計藝術, 在今日設備普及便利的情況下,
只要有適當配備甚至軟體, 就可以表達作品的風格和技巧.
雕塑, 美術, 縫製藝術, 則就屬於需要時間和場地的藝術.
雖然不能即刻表現, 經過時間也能有作品成集.
而音樂表演就屬於隱性藝術; 需要透過樂器或場地才能表現.
鋼琴/ 小提琴/ 吉他/ 笛子/ 口琴, 很多樂器都能做出獨奏表演.
但是都需要另一個人或樂器, 合作和搭配才能更完整.
也就是說, 需要人合作, 或者透過錄音錄影, 才能搭配出另一個樂器.
這個問題就包含了- 需要找到假設是, 小提琴手, 大提琴手, 或者鼓手.
或者自己能夠使三種樂器的話, 也要透過錄音錄影三重步驟重疊.
當然必須也要同時有需要的三種樂器.
而鋼琴更不是能隨身攜帶, 也不是到哪裡都會有的普遍樂器.
以熱門合唱團隊來說; 假使五位樂器手約好時間套歌,
只要一位遲到出現, 或少一樣樂器, 這個組合的表演就出現缺陷.
而音樂表演完整後, 即使再美好無缺, 沒有錄影錄音紀錄的話,
這個藝術就只能維持當時的短暫表演, 沒有留下任何紀錄作品.
所以這是一項需要配合多層面合作, 才能演出並留下紀錄的藝術.
而樂手本身的表演又有兩個方向, 傳達表演和創意演奏.
傳達複製, 表演傳世普及的音樂, 聽眾大多可以和原音樂做比對的應合.
只要聽過蕭邦, 貝多芬, 都能知道現在樂手透過笛子或小提琴想表達的樂曲.
但是創作樂手, 只能透過想像去描述表達. 即使腦中整首歌是完整的層次.
比如說現在我腦海中有一首樂曲強烈的表現, 但我如何告知??
我需要表達的是, 曲中的小提琴正在拉弦的節奏.
我需要說出的是, 鼓聲的背景節奏.
我需要寫出大提琴的譜, 才能讓人知道大提琴的動作.
我需要彈出鋼琴的主奏, 才能讓人知道那首樂曲的格調.
但是所有的動作, 每人只能一次表達一項.
就算能同時擁有四種樂器和技巧, 也只能一次表達一種樂器.
除非找到其它三位樂手同步演奏, 或者錄音製作.
因此樂手需要表達完整創作藝術的話, 需要樂器和錄音.
創作者除了自身擅長的樂器外, 需要學習錄音, 和需要與人合作.
因此這也是我的挑戰- 以一位長期流浪旅居生活的人來說.
沒有固定團隊樂手搭配, 沒有隨身攜帶的樂器, 也沒有學習錄音的機會.
當我終於有固定的生活方式時, 需要學習最新的錄音工具和技術.
如果想要依靠錄音師處理, 要消耗時間和金錢的和錄音師相處.
如果要靠自己, 則要和維持著30年前老技術的日本機器對話,
以及德國思考方式的軟體溝通. 用他們的語言, 不是自己的語言.
日本獨佔音樂鍵盤市場, 連德國的軟體也被收買.
只能從零開始, 依照老舊的鍵盤系統思考, 串連最新軟體.
即使腦海中的音樂演奏著盛大隆重的交響樂團的不朽歌劇,
透過新手錄音, 也只能傳送出兒歌的呢喃聲.
而在這一切的表達之前, 我需要先說服我的卜派.
如何讓他相信, 只看過我隨意彈奏幾首鋼琴小曲的經驗,
就要購置接近錄音室需要的配備, 價值不低的專業琴和配件,
以及需要投資大量精神學習的錄音軟體,
只為了將那些只存在在我腦中的樂曲,
只為了將那些無聲的音符們表達出來.
而在這一切添購之前, 還必須先找到一個自己的家.
一個不用再流浪的安身之處, 和一個新的生活方式.
經過每一道關卡, 突破每一層挑戰.
透過我的呼吸和脈動, 透過德國軟體和日本鍵盤,
每一首樂章形成了它們自己的活力和生命奔放出來.
我才終於找出了表達它們的方式.
在各類藝術中, 可以多少由各種方式或材質去完成成品.
由構想變成草稿, 由草圖變成實際物質.
音樂由構想變成音譜, 藉由各種發聲器, 發散於空中, 消失於空中.
只能儲存在記憶的形式.
這並非意指其它藝術簡單, 而是指表達上的難易.
以交響樂來說, 要完整表達一首美好的交響樂, 要找齊至少十人.
只要是少了一位某種特殊樂器的表演, 音質的完整度就有差異.
唱歌, 舞蹈或表演藝術, 比較屬於顯性藝術;
只要在適當的環境下, 就能夠即刻表演.
攝影或設計藝術, 在今日設備普及便利的情況下,
只要有適當配備甚至軟體, 就可以表達作品的風格和技巧.
雕塑, 美術, 縫製藝術, 則就屬於需要時間和場地的藝術.
雖然不能即刻表現, 經過時間也能有作品成集.
而音樂表演就屬於隱性藝術; 需要透過樂器或場地才能表現.
鋼琴/ 小提琴/ 吉他/ 笛子/ 口琴, 很多樂器都能做出獨奏表演.
但是都需要另一個人或樂器, 合作和搭配才能更完整.
也就是說, 需要人合作, 或者透過錄音錄影, 才能搭配出另一個樂器.
這個問題就包含了- 需要找到假設是, 小提琴手, 大提琴手, 或者鼓手.
或者自己能夠使三種樂器的話, 也要透過錄音錄影三重步驟重疊.
當然必須也要同時有需要的三種樂器.
而鋼琴更不是能隨身攜帶, 也不是到哪裡都會有的普遍樂器.
以熱門合唱團隊來說; 假使五位樂器手約好時間套歌,
只要一位遲到出現, 或少一樣樂器, 這個組合的表演就出現缺陷.
而音樂表演完整後, 即使再美好無缺, 沒有錄影錄音紀錄的話,
這個藝術就只能維持當時的短暫表演, 沒有留下任何紀錄作品.
所以這是一項需要配合多層面合作, 才能演出並留下紀錄的藝術.
而樂手本身的表演又有兩個方向, 傳達表演和創意演奏.
傳達複製, 表演傳世普及的音樂, 聽眾大多可以和原音樂做比對的應合.
只要聽過蕭邦, 貝多芬, 都能知道現在樂手透過笛子或小提琴想表達的樂曲.
但是創作樂手, 只能透過想像去描述表達. 即使腦中整首歌是完整的層次.
比如說現在我腦海中有一首樂曲強烈的表現, 但我如何告知??
我需要表達的是, 曲中的小提琴正在拉弦的節奏.
我需要說出的是, 鼓聲的背景節奏.
我需要寫出大提琴的譜, 才能讓人知道大提琴的動作.
我需要彈出鋼琴的主奏, 才能讓人知道那首樂曲的格調.
但是所有的動作, 每人只能一次表達一項.
就算能同時擁有四種樂器和技巧, 也只能一次表達一種樂器.
除非找到其它三位樂手同步演奏, 或者錄音製作.
因此樂手需要表達完整創作藝術的話, 需要樂器和錄音.
創作者除了自身擅長的樂器外, 需要學習錄音, 和需要與人合作.
因此這也是我的挑戰- 以一位長期流浪旅居生活的人來說.
沒有固定團隊樂手搭配, 沒有隨身攜帶的樂器, 也沒有學習錄音的機會.
當我終於有固定的生活方式時, 需要學習最新的錄音工具和技術.
如果想要依靠錄音師處理, 要消耗時間和金錢的和錄音師相處.
如果要靠自己, 則要和維持著30年前老技術的日本機器對話,
以及德國思考方式的軟體溝通. 用他們的語言, 不是自己的語言.
日本獨佔音樂鍵盤市場, 連德國的軟體也被收買.
只能從零開始, 依照老舊的鍵盤系統思考, 串連最新軟體.
即使腦海中的音樂演奏著盛大隆重的交響樂團的不朽歌劇,
透過新手錄音, 也只能傳送出兒歌的呢喃聲.
而在這一切的表達之前, 我需要先說服我的卜派.
如何讓他相信, 只看過我隨意彈奏幾首鋼琴小曲的經驗,
就要購置接近錄音室需要的配備, 價值不低的專業琴和配件,
以及需要投資大量精神學習的錄音軟體,
只為了將那些只存在在我腦中的樂曲,
只為了將那些無聲的音符們表達出來.
而在這一切添購之前, 還必須先找到一個自己的家.
一個不用再流浪的安身之處, 和一個新的生活方式.
經過每一道關卡, 突破每一層挑戰.
透過我的呼吸和脈動, 透過德國軟體和日本鍵盤,
每一首樂章形成了它們自己的活力和生命奔放出來.
我才終於找出了表達它們的方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