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30, 2016

自閉症諾貝爾神童- Jacob Barnett 的故事

相信專家, 這個故事就不一樣了.
相信算命, 人生就被別人點穴了.
相信別人, 就讓別人定位自己的人生.

About Jacob Barnett
我一直在follow 這孩子的新聞.
幾位早期的火星孩還是超靈孩後來都沒新聞.

兩歲被發現自閉症. 老師不認爲, 無法自理綁鞋帶的 Jacob 能繼續留在學校.
按照"專業醫師"的說法, 這孩子以後講話都有問題.
按照"專業人士"定律, 送到特殊單位學畫畫.
而Jacob 很糟糕, 連拿筆畫畫都沒辦法.

確實, 到15歲領諾貝爾獎後, 他還是對寫字有困難.
到現在赴 TED 演講仍然穿著拖鞋.
他說: 我不會綁鞋帶, 可以穿拖鞋吧?!
事實上, 他認為, 不願意將用腦時間, 用來處理鞋帶的事.

他的母親因為相信孩子, 並不放棄.
兩歲時發現他有特殊藝術天分, 並發現在不受治療的時間裡,
他的創作更多. 當他願意開口, 可以使用四種語言.

許多父母都說過這種話- 從小看出孩子的特徵特性.
也相信他們很特別具有某些潛能.
但重點是, 這些父母都會附帶一個條件: 這又有甚麼特別??
忽略, 放棄, 專家說, 社會說, 家庭條件說- 扼殺孩子的天賦.

只能說Jacob 的母親除了愛心還要信任孩子並不只是如此.
三歲還不會說話時, 他的母親只希望他能像個正常孩子般長大.
帶著他到星光下聽音樂, 沉默, 然後在大自然裡共舞.

幾個月後在一個科學教授的討論下, 關於行星的運作期,
公轉自轉時間等複雜數學問題下, Jacob 開始回答問題.
當時他三歲半.
11歲進大學, 破解愛因斯坦無解的習題. 15歲領諾貝爾獎.

雖然看得出來在演講或溝通時, 他仍有某些不自然,不擅於談話.
但多數正常成人, 連普通應對或禮貌, 也都無法吧.
哪位"正常成人" 又總是帶有完美的一切??

在某些社會文化中, 他會被"父母"如何看待??
他的社會環境和學校, 或專業醫師如何看待?
他可能關在家中, 無法賺錢而領著社會救濟金.

同樣一位孩子, 父母用哪一個面相來看他, 他就有不同結果.
你相信他是無能的自閉兒, 不正常的賠錢要債的孩子,
他就總會表現出父母期待的那個部分出來.

數父母都希望孩子和別人孩子一樣正常- (或者說一樣普通?)
最不想看到孩子"不正常", 但是鑽石就藏在這些孩子的身上.
所謂的"不正常", 我稱為- 特別!

這些特別的孩子, 只因為不會綁鞋帶, 或者那些大家都會的事.
於是多數人稱他們為不正常, 但是又有多少人, 是真正的正常?

相信自己的孩子, 並且帶著他們與大自然共舞和呼吸.
當你相信孩子, 他們會反饋.


About Kristine Barnett
自閉症的孩子超越愛因斯坦, 並得到諾貝爾獎,
大家都驚嘆這孩子的特別和他母親的幸運,
我卻認為, 這一切是因為他的母親才是真正天才.

Kristine Barnett 才是真正的天才.
Kristine 並沒有相信專家的說法, 放任自閉.
也不相信"治療"才是真正幫助孩子的方法.
有些"治療"只不過是讓孩子更接近痛苦,
有些藥物只是破壞更多基因細胞和健康.
孩子會更加不信任父母對自己的態度.

Kristine 不信專家和治療, 不信鄰居怎樣說,
就只是相信自已的孩子, 接受孩子無論是甚麼.
相信孩子不僅只是如此, 觀察孩子的自然傾向.
在星空下祈禱, 在野地跳舞, 讓孩子感受愛.

當孩子滿地棉花棒的構圖下, 她並不責怪"弄亂".
因為孩子正在排列出腦中方程式的模式和構圖.
通常一些父母可能是一陣尖叫和責罵後,
馬上破壞現場, 收拾起滿地板的"垃圾".
放任本來就不太正常的孩子繼續尖聲哭叫.

賽斯書中曾對這類特別的孩子做些解釋.
因為這些孩子的天分和特殊之處,
其實在於需要"特別集中注意力在特殊範圍發展".
因為這些高密度集中性的專業作用,
使得他們在生活上其他能力"不關心".

而社會認為的"普遍正常狀態"的孩子,
則是因為"有能力"分心學習和能夠注意生活中的各項事務,
這是不同之處.

Kristine 讓孩子保持他自己的特性和發展專長.
不讓專家和治療, 破壞孩子原有的神聖秩序.
不讓別人定位自己應該是社會中的哪種模樣.

從羞愧無助的自閉症孩子的母親,
變成人人羨慕的超級神童的母親.
我認為閃光燈應該照在這位母親身上.

她只要逃避現實不想接受, 把孩子交給別人管和治療,
她就可以輕鬆很多.
回家問孩子今天治療的怎樣(((有乖乖聽話)))嗎?
這世上只是多一位自閉兒.

果有人把自閉兒的孩子, 都有耐心的培養,
讓他們說, 而不是聽大人說,
可能會發現滿屋子都是時代裡最頂尖的超人類!
而那些家有類似情況的孩童們的父母,
也許可借鏡這個例子,用不同方式教育.
接受和相信孩子原本的一切而非破壞或改變.

廉價專家的時代, 鸚鵡般複誦的社會.
社會說, 追逐金錢的方向才是王道.
專家說, 經過調教治療的很會畫圖.
疲憊的母親們說, 孩子會的沒甚麼特別.
也許應該問孩子, 他們真正的聲音.
讓孩子說他想做甚麼, 而非社會想要他做甚麼.

相信專家, 或者相信自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